
图片说明:摄像机、照相机、话筒直指嘉宾,与会嘉宾笑对媒体。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狂跑百米追财经名人
>>>进入专题:2008首届陆家嘴论坛
点击查看更多陆家嘴论坛新闻
东方网陆家嘴论坛前方报道组5月10日现场报道:记录论坛“精髓”、抓住关键人物、及时发回最新快讯,2008陆家嘴论坛掀起的“头脑风暴”让记者无法“消停”。记者们也各显神通,“对暗号”、“打包围”、“连珠炮”以及“守株待兔”等各种作战方式,频繁亮相会场内外,十分有趣。
文字记者闻声而动一路狂奔
会场里,某一种声音成了记者们采取下一步行动的信号。这一信号则是会场上的掌声。拍手了,就代表会场内响起了掌声,则意味着一场会议或者是某位人物演讲已经结束。
“啪搜了,啪搜了(拍手了,拍手了!)”只听到一名香港女记者在会场门口侧耳聆听,她的几声类似暗号一样的喊声,引来了更多香港记者的包围。他们几个就在会场门口,守株待兔,等着名人跨出大门的一刻,可以有机会与名人“亲密接触”,期望拿到一个独家。
这两天,在会场门口,听到最多的类似“暗号”,更有“出来了吗”“去抓人”这些有趣的提法。当然,就算等到名人跨出了大门,也未必有机会能做一个安稳的采访。有一些财经风云人物,比较乐意接受媒体的群访,总是十分配合地回答记者们连珠炮式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保守型人物,则让记者们吃到了苦头。东方网记者看到,最夸张的一幕,则是10来个记者举着摄象机、照相机、录音笔,还有话筒,一路追着某位行长,足足狂跑了200米之远,中间没有半刻停歇,就这么一团黑压压的人群,在酒店长廊上迅速移动,场面可谓壮观。
摄影记者扛“大炮”
摄影记者的辛苦可以直接从他们手中的设备进行鉴别。除了电视台记者的摄像机外,部分摄影记者手中调取长镜头的“大炮筒”,也十分令人震撼。这些“大炮筒”三五成群地挤在大会现场的最后一排。瘦小的摄影记者都不愿意将“大炮”扛到现场,所以现场友谊合作精神就尤为重要。不过,这些摄影记者们,总是能很有默契地为对方提供帮助,借“大炮”使一下,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