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5月17日消息:“上世纪90年代初,党的十四大报告就提出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但具体的功能定位没有很明确。这次国务院批复的文件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有了很明确定位,字里行间仔细研究,‘含金量’非常大。上海的目标不是一般的金融中心,从发展战略预测,其地位将仅次于纽约和伦敦。”在2009陆家嘴论坛现场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如是表示。
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方案研究制定的主要参与者,周振华表示,海外媒体援引有关调查说上海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第35位,这只是说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还存在瓶颈制约,例如金融开放程度还不够,金融生态环境待完善,等等,但从发展战略预测,除了纽约、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在亚洲那个点,上海最有可能。这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是密切相关的,现在全球经济重心由西转向东,东部重心在中国,而中国的重心是上海。
其实,仔细读这次国务院文件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定语,就能读出“非一般含金量”。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定语是“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这意味着什么?首先表明这个中心是“高能量”和“综合性”的。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三,不用多久还将达到世界第二,贸易总量也居前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与“我国经济实力”相适应,那么其能量也应该比较靠前,与经济规模相匹配。而中国在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分工会越来越深,对金融的需求也就不可能单一,需要各方面的金融功能相配,也就是说,这个金融中心的功能必然是综合性的,类似纽约和伦敦,而不是“芝加哥”式的偏重于期货。
与上述内涵相适应,上海最终目标就不是建“一般的国际金融中心”,而是全球性的“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像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它们都是国际金融中心,但更多还是区域性的。人民币国际地位肯定不断提升,一旦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一旦资本项下可兑换,其国际地位就会奠定,这是上海的优势,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世界级”内涵的坚实基础。
周振华表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含金量”同样很高,不是单纯的“世界商品贸易的航运中心”,而是要建成“以航运服务为主的海事中心”,这是国际航运中心的最高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运输功能将大大淡化,更多的是附加值高的海事保险、造船租赁、航运金融等,“伦敦就是这种模式”。
周振华笑言,国家层面对上海两大中心的功能定位赋予如此明确的“含金量”,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基于这样一个战略共识,中央各部门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的大力支持将是必然的,“完全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