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以及他的百富榜从诞生起,就存在着较多争议。其榜单的真实性、数据真实和权威性都遭到众多质疑,而胡润和老东家《福布斯》的口水仗更是每年必打。
富豪大多不屑
虽然胡润编制榜单多年,但很多上榜富豪并不领情,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大腕级人物。“我要告胡润”,这是上海一个房产富豪得知自己在2005年上榜后的第一反应,该富豪2005
年在胡润百富榜上的财富为18亿元。
而盛大总裁陈天桥甚至在2005年该榜单发布后就曾表示,自己其实对于“财富排名”这样的游戏“没有丝毫兴趣”,也不认为这样的排名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公司的任何竞争力。
另外,一些公司更是采取了拒绝合作的态度,在榜单公布前就向胡润团队发出公函,首先是拒绝发榜,同时拒绝将总裁的信息公开;其次是宣布胡润团队所调查的数据是错误的。最近几年,更是传出一些富豪不愿意上榜,事先沟通花30万就可以不上的消息。
当然也有例外,富豪榜有时候又成为被人利用的抄作的闹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5年的“黑马”严介和,他多次在媒体前公开宣称自己就是在抄作,为企业做宣传。
数据准确度存疑
相比之下,数据准确与否的争议则是更多。
早期胡润的资料来源大多就是公开资料和实地调查,而统计方式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其最终数据更是被多位富豪矢口否认。
胡润也曾明确表示,没有最统一的标准,最容易的方式是统计一些重要公司老总股票的市值,但是其他的一些资产情况则很难为外人所知。
去年娃哈哈宗庆后、汇源集团朱新礼两位排名大幅度上升,其推算的依据是根据其部分转让的股份推算出来的,比如当年汇源集团5%的股份卖给台湾统一集团,价格是3030万美元。由此估算出整个汇源的价值。于是,朱新礼的个人财富增加了3倍。而这种类推方式在专业的股票分析师眼中,并不严谨和准确。
在富豪榜扩大后,这种数据方面问题则更加明显,很多靠后的排名几乎看不出什么区别。
老东家的恩恩怨怨
胡润1999年的第一张中国富豪榜,就是其在安达信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制作的。此后,他投稿至以编制全球富豪榜闻名的《福布斯》杂志并被刊登。胡润由此成为了“福布斯中国地区首席调研员”,正式开始为福布斯编写中国富豪榜。
2003年1月,双方因《胡润制造》一书的版权之争“翻脸”———福布斯宣布将自行调查编制中国最富有企业家排行榜,胡润则离开福布斯,创立了自己的榜单。从此以后,双方的“口水战”每年肯定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