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首页财经频道
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宣昌能陆家嘴论坛演讲实录
2009年5月16日16:27
来源:东方网 作者:陆家嘴论坛前方报道组 选稿:朱永斌

image

图片说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宣昌能发表演讲。(点击图片浏览组图)

  东方网陆家嘴论坛前方报道组5月16日现场报道: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以“金融监管:危机之后的新思维”为主题的陆家嘴论坛分会场中,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宣昌能出席并作演讲,以下是宣昌能演讲实录全文:
  
  [宣昌能]谢谢主持人,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分会场的主题是讲“金融危机后监管的新思路”,我围绕这个题目谈几点认识,供大家讨论。
  
  [宣昌能]金融危机自从爆发以来,在两年不到的时间,从07年8月份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关于金融危机的原因讨论了很多,但是我们在讨论后金融危机新思路的时候,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回顾一下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宣昌能]我想现在仍然有很多西方包括英美著名的官员或者学者,有部分人认识不一定到位。我认为应该把危机的根本原因搞清楚,才能有深层次的改革。这个深层的原因,我个人感觉除了宏观方面的原因,在微观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和失败。
  
  [宣昌能]可以归纳为几点:第一,金融创新没有得到及时的监管;第二,评级机构的问题。全球金融系统过度依赖三大评级机构,这已经成为发展瓶颈;第三,金融机构尤其是具有系统性、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和失败。
  
  [宣昌能]在监管方面出现了一些监管缺失,监管的理念和监管的框架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在微观层面上存在一系列顺周期的因素,这些因素在监管改革过程当中要加以解决,才能够避免今后再出现这么严重的金融危机。
  
  [宣昌能]关于金融创新,我想有两个方面值得一提,第一方面就是美国式的证券化,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表外的证券化”,这个模式就是把所有的资产风险转嫁到表外,通过打包销售到全球。这样就会出现银行机构借贷方不承担任何风险,但可以获得非常高的收益,这样就存在了风险承担和收益的严重不匹配,最后助长了贷款的发放过程当中的道德风险和欺诈的行为。
  
  [宣昌能]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美国式的证券化和欧洲式的证券化。欧洲式的证券化,大家也注意到这个表内证券化,从1899年到现在,100多年的历史没有出现一例违约的,所以资产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留在表内,迫使贷款发放机构在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非常严谨。
  
  [宣昌能]而且资产出问题了,还可以以发债机构的信用作为担保,所以称之为双担保的债券。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这种美国式的证券化是风险承担和收益不匹配,是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宣昌能]第二,信用评级机构不匹配。金融机构过度依赖评级机构,在这次结构性产品的领域,评级结构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而且对经济危机推波助澜。
  
  [宣昌能]另外,治理结构严重失败。很多独立董事都是董事长从自己的亲朋好友当中选的,这些人往往根本不具备金融行业的专长和经验,也缺乏必要的培训,过度的风险承担,过多的追求短期的回报和市场份额,得不到有效的制衡。
  
  [宣昌能]我觉得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市场上曾经传过,每当高盛披露季报的时候,很多部门的主管就请假,他们担心CEO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训他们,“人家做的那么好,为什么你们做的不好”。所以,这说明季报回报的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制衡,过度的扩张,一味追求短期利润,使风险承担得不到制约。
  
  [宣昌能]在金融体系当中存在一系列的顺周期的因素,比如刚才讲的评级机构的问题,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要依赖外部评级。70年代以来,美国证监会提出了NISO的概念,评级的时候就从债券发行人那里收费,所以,利润冲突就产生了。
  
  [宣昌能]另一方面,要求所有的金融机构,包括资产管理,养老金、退休金的管理机构,共同基金的管理机构,银行券商,所有持有债券者都需要由这三家机构来评级,这样的话这么多的机构都用这三家机构评出来的评级做基准,就造成了非常强烈的顺周期效应。
  
  [宣昌能]当市场看好的时候,评级都是比较乐观的,所以,大家都去买债券、固定收益的产品。当市场下行的时候,大家纷纷去变卖,进行资产的减持,向市场上抛售。这在次贷危机当中表现最为突出。
  
  [宣昌能]监管机构跟不上金融创新步伐。在发行配售模式,引资银行体系的创新活动、经营活动,采取了鸵鸟的政策,采取一种视而不见的态度。对外场外的衍生产品,尤其是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违约互换的产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管作用。
  
  [宣昌能]大家都知道CDS的规模到07年底发展到62万亿,这是名义本金,这也是给次贷危机的形成和泡沫的生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引起了市场的过度恐慌。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很多金融机构互相之间报对冲基金,特别看到美国的证监会披露过一份报告,在雷曼破产以后,这些金融机构之间大家都去炒作,一度把摩根斯坦利的利差炒到1400点以上,造成了极度的恐慌,而监管机构还束手无策,对CDS没有任何办法,只能任其炒作。这样一些金融机构几乎陷入绝境。
  
  [宣昌能]从这个微观层面原因来看,大家谈到的金融监管的改革和新思路,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和讨论,也有很多新的建议出来。刚才李伏安主任谈到的G20宣言里面也谈到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比如说要建立中央清算和交易平台,而且这个交易平台就是一个交易所,这个交易所是要受监管机构的监管。
  
  [宣昌能]比如说出现恐慌性的卖空,以CDS为工具的卖空行为就可以叫停,可以有效地防范交易对冲风险,比如说AIG,如果不是政府解决,他就会把很多金融机构拖下水。
  
  [宣昌能]另外,金融机构要把基础资产留一部分到资产负债表内,这样就可以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动力,而不是把所有的风险全部转嫁出去,最后造成放贷过程当中的一些标准松驰,出现导致风险和欺诈行为。在治理结构方面,对高管的薪酬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要求,对于不审慎的金融结构可以提出要求,比如说要求奖金不能当年全部结清,要根据他承担的风险,因为风险要好几年才能显现出来的。
  
  [宣昌能]坦率地说,对于评级机构目前监管的动因都没有实质性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这方面目前没有看到有效的建议,应该说,全球的金融系统对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过度依赖的局面,目前还看不到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里,下面还有时间跟大家进行探讨。谢谢大家!

[关闭窗口]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