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8月23日消息:继上月并购永乐之后,中国家电零售业的老大国美不久前又向诸供货厂商示好,许诺取消“进场费”。业界认为,国美近期的一系列行动显示其“称霸”业界、对抗全球最大家电连锁企业百思买入局的决心。家电零售商战已经进入决定未来竞争格局的关键阶段。 国美在过去两年中“跑马圈地”疯狂扩大店面覆盖,并鲸吞业内“小鱼”,一举成为国内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的“大哥大
”。 2006年,国美的扩张进入了新的阶段。7月,众说纷纭间,对业界老三永乐电器的兼并使国美成为坐拥门店近700家的“巨无霸”。此后国美高层分别在公开和私下场合表示有意乘胜扩大战果,引发对手的反击,一时间舆论沸沸扬扬。 国内诸巨头针对的最大“假想敌”——百思买(Best
Buy),在蓄势三年后开始终于大举挺进中国市场:继4月规模为8000平方米的首家中国卖场落址上海徐家汇后,5月又以1.8亿美元控股行业第四的五星电器,入主长三角及周边八省市共136家门店。 因此,有媒体戏称国美“攘外安内”之举为“长城战略”。据美国消费电子学会(CEA)的专家分析,国美此番用心在于一统现有的零售终端,利用最大的规模优势加强控制上游厂商,将立足未稳的百思买挤出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对于百思买入局之时表示的“建立新型厂商关系”、“按合同付款”、“提高对上游厂商返点”等一系列挑战行业“潜规则”的“新政”,众家电制造企业叫好。8月11日晚,借6周年年庆之际,国美黄光裕宴请诸上游厂商,许诺将逐步取消“进场费”,改善与厂商关系。 不愿透露姓名的家电企业人士说,制造行业内部对下游零售企业征收“进场费”、“促销费”、拖欠货款等压榨手段早已苦不堪言。此次百思买针对此矛盾要害的承诺让制造企业欢欣鼓舞。
不久前在青岛举办的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来自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整个家电业利润率已经降低到3%左右,而不少的家电制造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仅为1%。制造业普遍认为,由于下游零售企业盲目竞争、大肆扩张、利用规模效应压低产品价格,征收高额“入场费”,拖欠上游厂商企业的货款等诸多因素,造成上游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严重影响对创新研发的投入,更曾有家电制造企业与大牌连锁利益冲突导致“决裂”的事件。 面对诸多批评,今年4月2日国美主办的被业界戏称“反戈一击”的全球家电论坛上,国美、苏宁、永乐、大中四大家电连锁企业携手,提出“进场费是家电连锁企业利润的一部分”,将家电业利润持续走低归咎于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并提出应对外资抢滩的“化竞争为合作”对策。 随着“口水战”升级,一场以种种“低价”、“优惠”为名目的价格大战也正在疯狂上演。8月原本为销售淡季,而在天津,国美全国扩张的首站,家电“热卖”之势令许多卖场经理欣喜。据某匿名家电品牌企业负责人介绍,在永乐和苏宁的“老家”南京以及旗舰店驻地上海,双方比拼压价达到“空前规模”,国美——永乐方面更以整合后的规模优势向供货商施压,要求与苏宁相同的底价。许多制造企业都处于“不卖赔钱、卖也赔钱”的尴尬境地。 在热闹喧嚣背后,国美集团正在低调地向多领域全面扩张。 在资本运作方面,国美集团下的鹏泰投资原本就手持重组中关村具体业务的主导权,而日前传出鹏泰欲取代海源控股入主中关村,成为第一大股东。 据业务人员介绍,国美还计划进军上游产业,自建集产、销、储、运于一体的业务链。 对此,有经济学者提出忠告,国美的业务链条涵盖了包括零售和房地产多个板块,维持其运转的现金流数目极为庞大。对照国外经验,如果急速扩张导致战线过长,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整个资金链将难以为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