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7月17日消息:下一步宏观调控何时并以何种方式启动,如今备受期待。尽管官方关于宏观经济的敏感数据明天才会公布,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最新的预测数据显示:经济过热的迹象已相当明显。
学界预测GDP增长再创新高
昨天,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表了对宏观经济的预测:GDP第二季度将会达到11.92%的新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30.03%。此前,坊间流传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了让人吃惊的35%。对于目前宏观经济形势,此次预测者之一、中国社科院欠发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钢明用“非常复杂”加以形容。
衡量经济是否过热的另两个重要指标已经公布。7月10日,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月份贸易顺差145亿美元,1至6月贸易顺差达到614.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4.9%,再创历史新高;而从央行14日公布的数据来看,1至6月的放贷规模已超过全年计划。
“经济有可能过热,但是不能确认过热。”袁钢明昨天用绕口的语言试图表达的观点是:衡量生活成本的居民消费价格与衡量生产成本的工业品出厂价格目前还在低位运行,仅从经济增长直接得出经济过热的结论是不妥的。
微调还是急刹仍存悬念
“我的判断是,经济基本上处于过热的阶段。”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易宪容不赞同袁钢明的判断。就在上周,易宪容刚刚发表一篇名为《加息解决问题》的文章,呼吁加息。
“一季度房地产信贷占到信贷总规模的48.5%,这比2004年和2005年都要高,甚至比2005年高出30%,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易宪容认为,由于房地产价格未能列入居民消费价格统计之列,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低位运行不能反映经济过热的真实情况。
为了抑制过热的经济,从6月份开始,央行通过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定向票据、进行“窗口指导”等政策,压缩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长。
袁钢明指出,银行6月份人民币贷款余额增幅比5月份降低了0.73个百分点。“这就说明调控措施略微地见效了,可以认为效果不明显,可以继续使用经济手段控制,我不赞成使用行政手段。”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经济预测部范剑平表达了类似观点,“现在的形势还没有那么严重,只是局部经济出现了扩张因素,大的趋势还是好的,现在我们还没有必要做全面的调整,经济没有热到必须全面地‘踩刹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