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6月15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供应量持续加快,同比增长19.1%,创下4个月来的最大增幅,且连续12个月超过央行设定的政策目标。
2006年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4个百分点,比上个月快0.1个百分点。5月末的M2增速继续大大高于央行设定的2006年全年16%的增速目标。
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是货币供应量持续加快的重要原因。此前,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贸易顺差扩大至130亿美元,连续第3个月创出新高。
同时,央行表示,人民币各项贷款仍然增加较多。5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并表同比增长15.1%,增幅比去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增幅比上月末快0.4个百分点。
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大幅增加,使央行推出进一步紧缩措施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不过,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曾表示,目前没有进一步调整利率政策的计划,因为货币政策有一定的时间滞后。
此外,央行表示,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明显减缓。5月末,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7.6%,比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尤其是5月份,由于股市上涨较快、成交量较大,分流了一部分居民储蓄存款。5月份居民储蓄增加122亿元,同比少增638亿元,是2001年8月份以来最小的月增加额。
值得关注的是,5月份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明显增强。当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日最大波幅为168个基本点,是汇改以后最大的。其中,5月15日汇率的中间价跌破8元,1美元兑人民币为7.9982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