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中机中心在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上发布了31个汽车厂家407款车型的综合油耗。
在此后的几天时间,负责此次油耗公布的负责人透露,他们此次公布的407款车型的油耗都来自于发改委的数据库。发改委的车型综合油耗数据实际上来自汽车企业本身。厂家新车在申请目录公告的资料中必须有轻型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数据,这就是所谓的综合油耗。
前后言论的截然相反,掀起了一场浩
浩荡荡的“中机油耗”风波,看得车友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个真实油耗怎么这么难? 中机中心有话说:
这407款车型的综合油耗可不是我们测算出来的。中机中心这次也只是受发改委的委托,将公告中轿车新产品的综合油耗向汽车企业确认,发改委的车型综合油耗数据实际上来自汽车企业本身。厂家新车在申请目录公告的资料中必须有轻型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数据,这就是所谓的综合油耗。
从发改委的103批车到203批车,中间历时一年有余,部分汽车企业的车型在此期间经历了改款,特别是受欧Ⅱ升级欧Ⅲ的影响,车型的油耗都有变化,厂家必须将车辆升级或改款后的新油耗去替换申请公告时提供的旧油耗。如果车型的油耗没有改变,厂家也应该回复确认函。 专家有话说:
在资源紧张、油价不断看涨的形势下,汽车的油耗问题也越来越敏感。事实上,对“真实油耗”的关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厂商和消费者。厂家给出的“等速油耗”实际上不可能达到,消费者想了解真实油耗就只能通过加一箱油然后看看能跑多少公里,再测算出大概的油耗情况,但是这个数据并不能代表一款车型的油耗情况。不同的地域条件、不同的驾驶习惯、不同的路况,都可能导致同款车型在油耗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林建
近年来油价多次上调,让燃料成本在汽车消费成本中的比例增大,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了消费者对油耗,也就是车辆在实际使用中油耗的重视。但目前厂家在卖车时标注的都是等速油耗,消费者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往往发现很难达到厂家标注的这个油耗水平。而汽车厂家对这次在网上公布的油耗数字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其实也是希望自己的车型能在消费者中树一个好的口碑,我觉得这是件好事。
消费者有话说:
别让理论油耗背黑锅。理论油耗与实际油耗是基于两个不同标准、不同系统测算的结果。实际上,在此次中机中心的综合油耗问世前,厂家间使用的理论油耗一直不失为消费者购车参考的一个坐标。这可归结于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缺乏一个相对科学规范的评测体系,以致不同的系统检测时,反差是如此之大,难有相通之处,逼迫人们在心理上必须作出类似是与非的“二选一”。 我们有话说:
公告公布的31个厂家407种相关车型的测试的油耗数据,与厂家等速油耗的数据不一样,甚至相差很大,仿佛很多厂家都在欺骗消费者,因此引起一阵哗然。
其实,只有真正的道路行驶才会有实际的道路油耗,即使什么条件都一样,1000个人也会跑出1000个不同油耗值。但在购车前,消费者就想知道一个“综合油耗”,既然厂家在推出一款新车型时要作上百万公里的各种测试,为什么不把车辆“综合油耗”作为诸如车身、发动机、变速器同等重要的内容而写入说明书呢?而此次真实油耗风波,正是消费者开始注重车辆“真实油耗”知情权的真实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