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陪朋友到一家福特汽车4S店(汽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四位一体”店)选车。朋友看中了一款蒙迪欧新车型,标价19.98万元,和销售人员讨价还价了半天,最终以17.4万元成交。加上附赠的价值4000元的汽车装饰,这款车的实际价格相当于标价打了个八五折。
经常光顾汽车销售店的消费者都清楚,汽车价格一般有两个,一是厂家制订的市场指导价,另一是商家根据
销售政策给出的实际售价。前一个价格基本是全国统一的,而后一个价格是销售商灵活掌握的,两者虽不一致,但上下相差不多。但现在的问题是,一些汽车的标价与实际售价相差得实在离谱,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而且这种标价虚高的通病在国内车市正愈演愈烈。
指导价只是数字游戏
标价虚高首先暴露出汽车生产厂家的市场定位不清晰。以上述这款蒙迪欧新车型为例,上市还不到半年时间,就已经比指导价跌了近3万元,虽然不排除因销售不畅而变相促销等因素,但从中可见,此类市场指导价对于消费者而言又有多少真正的指导意义呢?
如今,汽车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供大于求,消费者可以在众多品牌和类型的车市海洋里挑挑拣拣了。一些汽车生产厂商摸准消费者购车时一定会讨价还价的心态,故意抬高汽车标价,然后在销售时提高优惠幅度,不少不明其中奥妙的消费者还以为占了大便宜。
记者在某汽车网站上查询各品牌汽车的实际售价,均比市场指导价便宜不少,差价少则1万元,多则三四万元,而且车越贵价差也越大。既然有降价空间,为何不老老实实标明准确价格,而要跟消费者玩数字游戏?久而久之,这种标价虚高的不诚信行为又怎么能让消费者相信汽车企业?
有汽车专家认为,2006年是中国汽车走向薄利多销时代的一个起点。随着私人轿车消费时代的到来,轿车生产日益规模化,中国市场的轿车价格将逐步和国际接轨。但汽车的市场指导价什么时候能同国际接轨呢?
延伸利润空间待开掘
记者以为,标价虚高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的汽车厂商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的心态,标价虚高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利润,而一旦销售不畅,暗暗降价促销,也能确保其基本的利润,达到旱涝保收的目的。
确实,车市竞争已经迫使传统利润领域大幅萎缩,但厂家应该放开眼光,看到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汽车业的产业链很长,除了汽车销售和制造的利润外,还有汽车零配件、汽车金融、汽车租赁、二手车等等。据了解,国外很多汽车业巨头的最大利润往往不是来自销售和制造,而是来自汽车金融等延伸领域。
近日,国内最大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永达集团推出的别克凯越三“零”行动——旧车置换零首付、按揭购车零利率和保价回购零贬值,就是充分利用汽车金融服务平台,为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提供具有差异竞争优势的服务方案,因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此看来,汽车销售服务的不断衍生和创新,可以为车市标价虚高的治疗提供一剂良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