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月27日消息:“尽管毛利增长有所放缓,但是联想截至2005年12月31日,第三季度综合营业额依然比去年同期增长392%,达到311亿元。业务主要来自中国业务表现强劲以及去年5月份收购IBM个人电脑的贡献,联想个人电脑销售量比去年增长12%。”昨天下午,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在香港宣布。
根据联想昨日公布的2005-2006财年第三季度业绩,联想第三季度除税前溢
利上升46%至港币4.98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增长12%,至3.65亿元。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集团的净现金储备总额为96亿元。至此,联想在收购IBM以后,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赢利。
不过,杨元庆依然表示,各个地区表现参差不齐,在未来,联想将大力提高国际业务的营运效率,将交易型的销售模式,即针对个人消费者的模式,推广到全球市场。
■联想个人电脑份额占大中国区的37%
中国业绩是联想第三季度业绩的强力支持。杨元庆介绍,联想笔记本电脑于第三季度销量创新高,较去年同期增长18%,这主要由于集
团在中国市场举足轻重,另外,联想笔记本电脑业务的综合营业额为港币151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49%。而联想的台式电脑销量亦创新高,较2004年同期增长10%,与市场表现一致。台式电脑业务的综合营业额为港币140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45%。
另外,联想集团在大中华区内的综合营业额达港币115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37%,经营溢利为港币7.44亿元。联想在中国的个人电脑销量上升39%,高于市场增长。
联想个人电脑份额占大中国区的37%,这个数字是否已经饱和?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透露,37%确实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再继续提高市场份额确实已经非常困难,下一步联想将继续开拓产品线,并继续大力开拓中小客户的市场。
■联想国际业务参差不齐亚太区依然亏损
至于联想的国际业务,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用“参差不齐”四个字来形容。据透露,联想在美洲区的个人电脑销量持续稳定,综合营业额为港币89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29%,经营溢利为港币1.96亿元。在欧洲、中东及非洲区的业务盈利能力也有所改善。该区业务的综合营业额为港币70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22%,而在亚太区(不包括大中华区),联想的综合营业额为港币37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12%,经营亏损为港币1.4亿元。
对于参差不齐的国际业务,杨元庆告诉记者,在未来将着力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开拓更多的产品线,使联想在空白的产品区域尽量得到弥补。另外,将交易型的销售模式推广到全球,使中国的成功经验在国际市场得到复制。第三是节省成本,使营运费用得到下降。
当有记者问到杨元庆是否会采取裁员的方式,来节省成本和提高营运效率时,杨透露,联想会采取一切有必要的措施,来降低成本。
第一访谈 新产品将采用联想品牌
(受访人: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 )
问:您谈到,要大力拓展联想的产品线,那意味着联想将推出新的产品,那新的产品,会采用Lenovo品牌,还是Thinkpad品牌?
答:我们将扩展产品线,大力弥补产品在某些领域的空白,会用联想的品牌。
问:新的产品是高端,还是低端。拓展产品的方向是什么?
答:我们在很多领域中,中小企业客户是空白的,所以我们会拓展一些适合他们的产品,但是我们也有大量高端的客户。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正在进一步研究高端产品的趋势,会适时推出。
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优势?
答:联想在中国交易型的方式,即针对个人客户的大规模销售,已经解开了成功密码。我想,应该将这个经验继续在其他地区复制。联想在中国的交易型模式和渠道模式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在海外,也需要通过此种方式加强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