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份,面临传统的房地产销售淡季,加之上海市调控细则仍在酝酿中,在细则没有出台前,开发商持观望的态度。
统计显示,商品住宅上市量重新开始下跌,而动迁配套房上市量增加21.3万平方米。专家分析是市政府微调的结果,因在4、5和6月份,政府都会在月末释放动迁配套房的上市量,观看市场的反应,然后月初进行市场供应量的调控。
商品房供应量上涨114%
根据对全市重点区域监控数据显示,上周商品房新增供应量95.86万平方米,比前一周上涨了114%,日均供应量达到13.7万平方米;而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量为28.7万平方米,比上周减少7.1%。
易居认为,央行收紧银根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严重影响开发商的融资;即将对外资投资房地产的政策设限对开发商来说,融资的渠道可能进一步受限;国内RETIs上市计划纷纷搁浅使得中小开发商将陷入困境;同时传统销售淡季的到来,市场的供应量和成交量将会面临新一轮下跌的风险。
动迁房比重涨二成
全市商品房上周共成交44.4万平方米,比前一周下跌9.9%;其中商品住宅成交量27.6万平方米,下跌10.6%。易居指出,上周成交量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新增房源的去化速度变缓,新房成交量明显下跌;内环内和内中环两区域成交量分别比前一周下跌16.2%和32.4%,使得本周商品房和商品住宅的成交量均出现下跌。而动迁配套房成交量为..23万平方米,在住宅中所占比重上涨到21%,比前一周上涨了3个百分点。
内环成交减少使均价下跌
上周商品房成交均价为8723元/平方米,比前一周下跌5.25%;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0230元/平方米,比上周下跌2.37%。易居分析,商品房成交均价下跌主要原因是:本周作为中高档楼盘相对集中的内环内和内中环区域的成交量比前一周大幅下跌;而中外环、外郊环和郊环外成交量上涨,使得全市商品房成交均价下跌。
从商品住宅排行榜看,成交较好的商品住宅成交环线集中分布在中环附近,内中环和中外环各有3例楼盘上榜,外郊环楼2例楼盘上榜,其他环线各有1例。自住性需求为市场购买主力。
应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
由于海外热钱炒作中国房地产,“六一”过后,国内有关部门和一些专家希望尽快出台针对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限制政策,易居认为近期出台政策的可能性很大。在《产业投资基金法》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前,出台一些对外资炒房的暂行条例,保护国内刚起步的房地产业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易居专家指出,对于外资投资的超国民待遇应该取消,让其接受外汇局的管制,取消外资的税收优惠,设限外资的资本的流向,引导其投资中国的住宅领域,防止其对于商办和工业楼宇的过度投资,或规定其持有商办物业的最低年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