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本次大盘长阴线的下跌跟6月7日有本质的区别。上次暴跌的主要导火索是周边股市的暴跌以及中行的发行,这次的暴跌从表面上来看是大秦铁路150亿元IPO发行以及工行A+H的发行时间基本确定,但背后的深层次因素不容忽视——A股自身内生性的利空因素逐步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
主要的负面因素是宏观调控加紧的预期和中报业绩不佳的预期双重制约。
自从4月28日央行加息的利空开始,紧缩的阴影实际上就已经潜伏下来了。不过市场以一种忽视的行为来抵抗,这种对利空麻木的状态虽然表露着多头充足的信心,但是这并不能够代表央行持续紧缩的系列动作会停止。相反,从4月28日加息之后,央行持续的定向票据发行频度和力度都不轻,锁定了商业银行较大的流动性,这种窗口指导的动作似乎并没有放松的迹象。这对于上半年宽松的资金面将形成比较明显的制约作用,下半年在这样的基调下,流动性泛滥的局面会有所收敛。
对于中报的预期,从季报公布的业绩预告情况来看并不乐观,这种思想准备被近期预告亏损和大幅下滑的公告增加而加强,对于退潮之后裸泳者而言,应当越来越担心。
大盘过于猛烈的暴跌是否短线已经到位?笔者认为大盘自从上次暴跌之后,本质上已经进入中期调整的头部,只不过中行上市的温和氛围延续了这个头部的正式到来。
在中行发行以及周边股市的恐慌过去后,市场信心逐步恢复,但是从碎步上扬过程中成交量始终保持温和的状态来看,多头战斗意志减弱。因此,笔者认为,投资者对于中期调整的到来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近期,对于一步到位式暴跌后大盘的反弹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在前期多次下跌有了一定教训之后,抢反弹的冲动会减弱。投资者把握好1700点附近反弹减仓时机是恰当的,仓位应该控制在起码半仓。
大盘调整的步伐可能会以急跌后盘整和缓慢阴跌的形式显现。普跌的格局在上周四一根大阴线之后会结束,大盘接下来的调整主要以结构性调整为主要的基调,个股分化会比较严重。大盘横盘或逐波小幅走低的状况下,个股出现暴跌会成为市场普遍现象,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泡沫式的个股在中报关口受到考验。
笔者认为,在降低仓位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同时,还要考虑非系统性风险的问题,尽可能将鸡蛋放在中报良好预期的结实的篮子里,对涨幅过大而且估值偏高的个股要坚决锁定盈利或止损。 |